利水渗湿:可促进尿液排出,帮助机体排出多余水分和湿气,能有效改善水湿内停导致的水肿、小便不利等情况,且利水而不伤正气。
健脾和胃: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改善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、腹胀、便溏等症状,还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带下病。
宁心安神:有镇静安神的作用,可缓解焦虑、失眠、心悸等神经系统症状,帮助人们放松身心,改善睡眠质量。
增强免疫力:茯苓中的茯苓多糖等成分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,提高身体的抵抗力,辅助抗肿瘤治疗。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一般用量为 10-15 克;也可入丸、散。
主治疾病与特殊功效水肿胀满:无论寒热虚实各种水肿皆可应用,如五苓散治水湿内停的水肿,配伍猪苓、泽泻等增强利水之功。
痰饮眩晕:苓桂术甘汤中,茯苓与桂枝、白术等配伍,温脾化饮,治疗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,水饮停胃等导致的眩晕、心悸。
脾虚泄泻:参苓白术散中,茯苓配伍党参、白术等,用于脾虚夹湿的大便泄泻、食欲不振。
心神不安:可用于心脾两虚、气血不足或心肾不交等导致的失眠、惊悸等,如归脾汤中与党参、酸枣仁等配伍治心脾两虚失眠。
常用方剂五苓散:出自《伤寒论》,由茯苓、猪苓、泽泻、白术、桂枝组成,用于治疗小便不利、水肿等。
苓桂术甘汤:出自《金匮要略》,由茯苓、桂枝、白术、炙甘草组成,主治痰饮病,症见胸胁支满,目眩心悸等。
指迷茯苓丸:出自《医方考》,由半夏、茯苓、枳壳、风化硝、生姜组成,可治疗痰湿内停,流注四肢,肩臂酸痛等。
配伍与炮制配伍:茯苓配黄芪,可增强健脾益气、利水消肿的作用,用于脾虚水肿;配酸枣仁,能加强养心安神之效,用于心悸失眠;配陈皮,可增强健脾化痰的功效,用于脾虚痰湿咳嗽。
炮制
茯苓:取原药材,大小个分开,浸泡,洗净,润透,稍蒸后趁热切厚片或块,干燥。
朱茯苓:取茯苓片,喷水湿润,加定量朱砂细粉拌匀。
赤茯苓:去皮,取菌核的淡红色部分,蒸透切片,或碾碎用。
副作用过敏反应:部分人可能出现皮疹、瘙痒,严重者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消化问题:可能导致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泻等胃肠道不适。
低血糖:本身有降血糖作用,与降糖药同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使血糖过低。
肾脏负担:利尿作用可能会加重肾功能不全者的肾脏负担。
药物相互作用:与抗凝药物同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,与抗生素等药物同用可能影响疗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